卵泡是由卵子及其周圍的卵泡細胞組成。通常來說,有排卵的正常女性,一般每月發育一枚優勢卵泡,並排出一枚卵子。
卵泡發育成熟,排出的卵子才會成熟健康。如果卵泡發育不良,就不能正常排卵或者排出的卵子質量不好,影響正常的受孕生育。
什麼樣的卵泡才是「好卵泡」!
「卵巢」最主要的功能是產生「卵子」,卵子在卵泡里和卵泡同步成熟,發育良好的卵子為優生優育奠定了基礎。
但是卵子太小,肉眼看不見,只能間接地通過觀察卵泡來推測卵子的發育情況。卵泡發育最簡單、最直觀的評估是通過B超觀察,每個週期通過3~4次的陰道B超監測,可以觀察到有沒有正常的卵泡生長、發育、排出。
監測卵泡這種檢查雖然看來比較麻煩,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。
正常的優勢卵泡的聲像圖
直徑>10mm的卵泡稱為生長卵泡,>12mm的卵泡稱為優勢卵泡,>18mm的卵泡稱為成熟卵泡,正常優勢卵泡的直徑範圍為17~24mm,呈圓形或橢圓形,體積2.5~8.5 mm³。
卵泡外形飽滿呈圓形或橢圓形,內壁薄而清晰。如果在測卵泡的時候出現卵丘,即卵泡內一側內壁上可見細小高迴聲點,即為卵丘,這是卵子周圍圍繞著的一大群鬆散的卵丘細胞影像,意味著即將排卵。亦可見優勢卵泡周圍有一低迴聲暈,多由排卵前卵泡膜組織水腫所致。
卵泡位置移向卵巢表面,且一側無卵巢組織覆蓋,並向外突出。
卵泡的意義
卵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卵子的發育程度,可以用來預測排卵期以及最後的受孕機率。
但我們能看到的僅僅是卵泡而不是卵泡當中包含著的卵子。
成熟卵泡的直徑是17~24mm,而卵子的直徑在0.2mm左右,超聲上是無法發現的。
因此,卵泡的大小並不能完全代表卵子的發育程度。在個別的情況下,卵泡裡面是沒有卵子的,這可能是卵子發育退化,也可能是先天的缺陷所致。
卵泡的生長的B超監測
正常週期中,在B超的影像圖中,卵泡為邊界清晰的圓形無迴聲區。
卵泡早期
月經第1-7天:此期的超聲可以看到雙側卵巢的小卵泡均有數個,大小無明顯區別,邊界模糊,增長緩慢無優勢卵泡,子宮內膜薄,呈5mm左右的強迴聲線。
卵泡中期
月經第8-12天:此期的超聲能顯示出卵泡逐日增大,通常其中一卵泡會增長較突出,邊界清晰,排卵前6-7天會形成優勢卵泡,此卵泡在此期直徑超過10mm 。子宮內膜逐日增厚呈低迴聲,內膜周緣呈細線狀強迴聲。宮腔線呈強迴聲,形成“三線徵”。
卵泡晚期
月經第13-14天:超聲能探及到卵巢體積及優勢卵泡逐漸增大,排卵前一天能監測到成熟的卵泡最大直徑是20mm左右。子宮內膜達最厚,平均12-13mm,內膜周邊強迴聲線向心性日益增粗,低迴聲區相對變窄。一般在這個期間同房,可受孕。
排卵徵象
一般優勢卵泡會消失或者會明顯縮小或皺縮5mm以上,內壁塌陷,內見散在細小光點。子宮直腸窩可能會見到少量積液聲像。這樣就是已經排卵了。
黃體期
排卵後破裂的卵泡形成黃體,此期超聲探頭下可看到它壁厚,迴聲不均勻,囊內充滿液性暗區伴大量散在粗光點,直經有時可達20mm,子宮內膜厚度不變,呈強迴聲。宮腔線斷續不清。
黃體後期
月經第21-25天:黃體萎縮形成白體,可探及子宮內膜迴聲淡薄如肌層
一般來說,卵泡增長速度比卵泡絕對值的大小在預測排卵中更為重要。卵泡增長速度的異常可反應卵子質量欠佳而發生不孕或流產,如卵泡增長速度加快,或卵泡增長速度不規則等,均提示卵巢功能減退,質量不佳。
雌激素的監測
激素的監測對判斷卵泡質量非常重要。排卵前雌二醇(E2)峰值可反映卵泡顆粒細胞分泌雌激素的能力,間接提示卵子質量。
優勢卵泡成熟時(直徑>16~18mm),平均每個卵泡的血清E2大約在1100~1600pmol/L,如E2值低,與卵泡直徑不符,則可能提示卵泡發育不良。
受孕本身是一個複雜的過程,一個質量好的卵泡是好孕的首要條件。通過B超監測和激素的測定可以觀察卵泡的發育情況,在醫生的指導下增加受孕的機率。